top of page

不開刀、不打針!名醫呂紹睿逆轉「退化性」關節炎的迷思!

  • 作家相片: willH
    willH
  • 2024年7月31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2024年8月2日


膝蓋疼痛是許多人共同面臨的問題,傳統上常被診斷為「退化性膝關節炎」。然而,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醫師多年前顛覆了這一傳統觀點,提出了「內側摩擦症候群」的理論,並開發出一系列創新的治療方法,為無數膝痛患者帶來了福音。本文將深入探討呂紹睿醫師的研究背景、治療方法以及其在國際上的重要貢獻。


呂紹睿醫師的研究與發現

呂紹睿醫師指出,所謂的「退化性膝關節炎」並非真正的退化,而是由「內側摩擦現象」引發的「內側摩擦症候群」(MAS)。他發現,膝關節在一年內大約彎曲一百萬次,內側皺襞的摩擦會導致持續的發炎和磨損,這才是軟骨破壞和關節變形的主要原因。因此,傳統上將膝蓋疼痛歸因於退化或老化的觀點是不正確的。


創新的治療方法

基於這一全新的理論,呂紹睿醫師開發了一系列針對膝關節健康的創新治療方法,其中最為著名的是「關節鏡內側放鬆手術」(AMR)和「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」(ACRFP)。這些手術方法不僅能有效減少內側摩擦,還能促進軟骨再生,從根本上解決膝蓋疼痛的問題。

此外,呂紹睿醫師還提出了「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」(KHPO),這是一個跨多專科的整合型治療方案,包括預防、治療、手術及術後管理等多個方面。這一方案旨在通過「護膝、保膝、救膝三部曲」來全面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健康,避免或延遲人工關節置換,並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。

國際影響與認可

呂紹睿醫師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國際醫學界的高度評價。他在全球超過28萬訂閱戶的英國網路季刊《Open Access Government (OAG)》上發表了一系列學術報導,特別是其研究成果被選為OAG十月份「Asia Analysis」(亞洲分析專刊)的封面,這是對其工作的高度肯定。


未來展望

展望2024年,呂紹睿醫師計劃進行更多前瞻性的研究,包括比較ACRFP和ACRFP + 細胞療法的療效,開發智慧護膝穿戴設備,並繼續向全球推廣「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」(KHPO)。這些新專案的推動,將進一步鞏固他在膝關節健康領域的領導地位,並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。


結語

呂紹睿醫師在膝關節健康領域的研究和創新,顛覆了傳統的醫學觀點,提出了「內側摩擦症候群」的全新理論,並開發出一系列創新的治療方法。這些突破性的研究和治療,不僅為無數膝痛患者帶來了希望,也提升了台灣在國際醫學界的地位。呂紹睿醫師的工作,展示了醫學創新如何通過深入的研究和不懈的努力,實現對患者健康的全面改善。

他的成功故事告訴我們,醫學的進步來自於不斷的探索和創新。未來,隨著更多研究的開展和新技術的應用,膝關節健康領域必將迎來更多突破,為全球患者帶來更多福音。呂紹睿醫師的經驗和成就,不僅是台灣醫學界的驕傲,也是全人類健康事業的重要里程碑。

參考資料

呂紹睿醫師的研究成果和治療方法,不僅改變了我們對膝關節疼痛和退化性關節炎的認識,也為無數患者帶來了實際的治療效果。這種從理論到實踐的成功轉化,充分展示了醫學創新的巨大潛力。

©2024 by inlog.tw  大真臺灣|真心溝通· 家和萬事興     

bottom of page